1.侧柏叶
别名:柏叶、密密松、宋柏叶。
性味:苦、涩;性平。
归经: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
功效:凉血止血,化痰止咳,生发乌发。用于用于吐血,便血,肺热咳嗽,血热脱发,须发早白。
记录:《证类》(九蒸九曝,捣罗为末)
2.铁树叶
别名:朱蕉叶、朱竹叶。
性味:苦、涩;性平。
归经:归肝、胃经。
功效:清热,止血,散瘀。用于痢疾,吐血,便血,胃痛,尿血,跌打肿痛。
记录:《纲目拾遗》(治一切心胃及气痛)
3.紫苏叶
别名:苏叶。
性味:辛;性微温。
归经:归脾、肺经。
功效:发表,散寒,理气,和营。用于感冒风寒,恶寒发热,咳嗽,气喘,胸腹胀满。
记录:《本草图经》(通心经,益脾胃)
4.枸杞叶
别名:天精草、地仙苗、甜菜。
性味:甘、苦;性凉。
归经:归肝、脾、肾经。
功效:补虚益精,清热止渴,祛风明目。用于虚劳发热,烦渴,目赤昏痛,热毒疮肿。
记录:《本草纲目》(春采枸杞叶,名天精草)
5.枇杷叶
别名:巴叶、芦桔叶。
性味:苦;性微寒。
归经: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清肺止咳,降逆止呕。用于肺热咳嗽,气逆喘急,胃热呕吐,哕逆等。
记录:《本草经疏》(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,法并忌之)
6.桑叶
别名:家桑、荆桑、黄桑叶。
性味:苦、甘;性寒。
归经:归肺、肝经。
功效: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、平肝明目、凉血止血。用于风热感冒,肺热燥咳,头晕头痛,目赤昏花。
记录:《本草纲目》(煎汁代茗,能止消渴)